个人简介
谭丕强,男,1974年12月生,博士,教授,博导,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,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。1995年获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学士学位;1998年获山东大学内燃机专业硕士学位;1998年至2001年在山东大学任教;2001年至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并获得内燃机专业博士学位。2006年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。2006年起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工作。
长期从事车辆工程(汽车)、动力机械及工程(内燃机)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。科研专业领域为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技术。主要从事汽车排放控制技术、清洁能源及替代燃料技术、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研究。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,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防973课题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家863课题、国家973课题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、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课题、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课题等5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80余篇,其中SCI和EI收录150余篇。公开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。
2015年至2019年连续5年入选Elsevier“中国高被引学者”;2019年中国内燃机学会“史绍熙人才奖”获得者。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、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上海市交通港航行业优秀科技创新奖等科研奖励;获同济大学育才奖特等奖、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、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奖励与荣誉。
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、中国内燃机学会后处理技术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、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、新华网-课程思政师资特邀培训专家、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、上海市科委项目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、上海市发改委科技项目咨询专家、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专家。担任能源动力与环境领域20多个国际SCI期刊的评审专家。
单位简介
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位于嘉定校区,是上海国际汽车城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核心功能的承载体。汽车专业设立于1988年,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91年,汽车学院成立于2002年。汽车学院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世界一流学科为发展目标,以科研教学为发展基础,以立德树人为发展根本,快速成长为国内新能源汽车、智能汽车和空气动力学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高地,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、实力雄厚、影响力广泛的汽车学院。
汽车学院面向汽车、动力和交通等行业,依托车辆工程、动力机械及工程、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3大学科,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的专业人才需求,形成了汽车工程、车用能源与动力、汽车电子与智能等教学科研方向,构建了完备的本、硕、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,以德语、英语的双外语教学为培养特色。拥有车辆工程的工学博士点、动力机械及工程的工学博士点、机械专业学位的工程博士点、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的工程博士点、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的工程博士点。
汽车学院拥有专职教师队伍84人,其中正高级职务49人,副高级职务30人,博士学位比例超过96%,外籍教授6人。拥有国家教育部节能环保汽车创新团队1个,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,973计划和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,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3人,名师荟萃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、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等顶级专家任学院客座教授。
汽车学院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,依托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、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中心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-汽车整车风洞试验中心的4大国家级科创平台;中德电动汽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、中瑞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3大国际化科创平台;新能源汽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上海市交通工具空气与热模拟风洞重点实验室、上海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3大省部级科创平台,积极开展前沿科学研究、前瞻技术研发和重大产品开发,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汽车学院与上汽大众、上汽乘用车、联合电子、大陆集团、吉利汽车等国内外多个知名汽车企业合作,建立了学生走进企业实践、工程师走进高校授课、汽车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等多种类型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,成为教育部首批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试点专业,是国内领先的车辆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。汽车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,拥有五大车队,学生参与多项国际国内科技学术竞赛等重大赛事,获得国际和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30余项。
汽车学院高度重视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,立足学院自身特色,搭建全面的国际交流教育合作平台,与包括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、斯图加特大学、布伦瑞克工业大学、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、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、波鸿鲁尔大学、法国巴黎高科大学、奥地利格拉兹大学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实施双硕士学位培养,建立了全英文课程综合大平台。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,包括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国际交流、基于国际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国际交流、基于中德学院基金教席的研究生培养与国际交流等。通过多方位的国际交流,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。
单位官网链接:https://auto.tongji.edu.cn/index.htm